“摩崖上的中兴颂——
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
于9月18日至10月17日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今天带你走进“七大国保”之澹岩
视频由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永州潇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提供。
永州淡岩天下稀
澹岩,又称“淡山岩”,在永州零陵城南二十五里。有巨型溶洞与山体天坑相连,背山面河,气势恢弘,景致幽邃,被誉为永州之冠。
淡山俯瞰 唐浪 摄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午夜时分,皎洁的月光穿过岩顶的天然石洞射入岩内,投射到水井,再反射到石壁上,形成半圆形状,貌似一轮新月。无论是天空中的圆月,还是水里和石壁上的月影,都很迷人,因此,这一景观成为了“永州八景”之一的“淡岩秋月”。
澹岩原有宋人石刻100余幅,内有宋黄庭坚诗刻、周敦颐题名、柳应辰《澹岩记》、张昭远《祷雨诗》、宋迪题名等等,明清石刻不计其数。
清宗绩辰道光《永州府志》卷二上《名胜志》:“澹山岩:谪宦党人,放游西南者,多题记,惟黄庭坚诗帖最彰,邹浩诗,纪驯狐夜报,迹最奇,周茂叔、范淳父(祖禹)题名最重,蒋之奇长歌最工。”
黄庭坚《题永州淡山岩》拓片 潇湘意 提供
黄庭坚《题永州淡山岩》
淡山淡姓人安在,征君避秦亦不归。
石门竹径几时有,琼台瑶室至今疑。
回中明洁坐十客,亦可呼乐醉舞衣。
阆州城南果何似,永州澹岩天下稀。
诗成十二年后,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由淡岩僧人智暠摩勒上石。
由于黄庭坚的名气,诗中“永州淡岩天下稀”一句如同一幅秀美画卷,令人心驰神往,于是,不少文人骚客纷至沓来,在此打卡吟咏题刻,包括明代的张勉学、管大勋、王泮、朱衮、郭崇嗣,清代的周崇傅等人,导致淡岩石刻的数量成为零陵之最,远远超过了朝阳岩的石刻数量。
王泮诗 杨中瑜 摄
澹岩摩崖石刻时代历经秦至清,共200余方,具有重要的历史与书法艺术价值。其中宋刻152块、元代2块、明代28块、清代24块,现仅存35块。宋熙宁七年(1074)柳应辰题记后,宋黄庭坚、周敦颐、范祖禹、杨万里,明张勉学、王泮,清周崇傅等即于此留下大量诗文。南宋王淮《淡岩记》称,“山有二门,壁立万仞,东南角有一石窍,仰望洞然。秉炬而入,其中广袤,可容万人”。《方舆胜览》记载,“淡山寺楼殿屋室隐隙鏬中,虽风雨不能及。四顾石壁,削成万仭,傍有石窍,古今莫测其远近,目之者有长往之志”。黄庭坚之“永州淡岩天下稀”又使淡岩驰名寰宇。
永州道家隐逸文化的发源地
秦始皇在统一全国之后,设立了零陵县,让零陵成为全国最古老的地名之一。此外,在他执政时,还发现和重用了一位零陵籍的贤人,这位贤人的名字叫周贞实。
周贞实是零陵县哪里人?在咸阳做了多大的官?似乎找不到确切的文献记载,但民间传说倒是存在的:他从咸阳辞官后回到家乡,见澹岩一带山清水秀景色迷人,于是就在岩洞里隐居。后来,秦始皇诏命进宫为官,他都推诿不复入仕。隐居期间,他曾在淡岩的石壁上刻字“回中”二字,又曾出游到城南六十里,在南郊(今双牌县境内)承平洞题下“贞实来游”四字。这两处的石刻字迹刀法如锋棱劲挺,并起止有序,与甲骨文的刀法如出一辙。至于它们的真伪,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尤其是后者“回中”二字,究竟是哪个年代的石刻,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至于前者“贞实来游”四字,文物部门和碑刻研究学者一致认定,这块碑是永州迄今可考的最早碑刻。《<湖南省志·文物志>历代碑刻篇(上)》第一章第一篇《秦人零陵承平洞题名》,即是记叙此碑刻,因此,它可能也是湖南迄今最早的一块古石碑刻。不仅如此,后人为纪念他,将流经淡岩跟前的那条溪水命名为贤水河。
“回中”石刻 杨中瑜 摄
康熙《零陵县志》和光绪《零陵县志》也有类似记载,大同小异。但有一点大致相同,秦朝的归隐者周贞实确实在此居住过。由此可见,它是永州道家隐逸文化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