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三问共享单车:资本扎堆为哪般?

网络02-10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近半年来,五彩缤纷的共享单车成为各大城市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就在春节前,摩拜宣布与富士康达成战略合作,使其独享五百万量级产能。而去年年底,小米生态链企业骑记推出了旗下共享单车品牌——“小白单车”,首批单车将陆续在广州、厦门、深圳、苏州等城市投放,规模约为2万辆,给当下的共享单车添一色。在安卓和苹果的应用商店里,摩拜和OFO的APP下载量也是你追我赶,各有胜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已经有近10家共享单车品牌,这条赛道已经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涌入了近30亿元的风险投资,投资机构也近30家。在资本渐趋冷却的状态下,共享单车杀出重围成为下半场的竞争主角,这一概念所引发的繁花似锦,是在资本和创业市场急需信心情况下的一种偶然,还是城市生活“最后一公里”刚需支撑的价值驱使?风险资本究竟投向何方?

 一问:价值驱使还是资本造风?

  投资人:“价值在于随处可租随处可还”

  熊猫资本遇见摩拜时,它只有700辆车;创新工场投资摩拜时,它也只在上海一个城市布点。这些数据并不好看,但一番假设、建模、推演计算之后,摩拜让投资团队都兴奋起来了。“共享单车本身不是新东西,在以前就是一门很好的生意,但政府设置的有桩自行车无法随借随还且规模化管理,而共享单车通过移动支付和物联网把这些单车管理起来了,此前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跟进了数轮投资的创新工场投资经理孙培麟说。

  与色彩纷呈的共享单车相比,前一两年政府在各区投入的有桩租赁自行车显得相形见绌,倘若政府对这些存量车进行改革,让其从“沉睡”中醒来,是否意味着对现有的共享单车造成压力?在孙培麟看来,二者的共存并不矛盾,“政府当初投放租赁式单车的目的就是在于缓解交通压力和解决短途出行问题,这与共享单车的意图是一致的,差别在于政府的有桩单车使用不便且难以有效管理,而共享单车可以被规模化管理。”

  共享单车投放半年来出现的种种乱象还把市民对共享单车存在价值的质疑推向风口浪尖。作为一名对此事笃定的投资人,孙培麟却认为,“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完美的,用户使用场景很多元,难免带来各种问题。但运营商乃至政府可以引导用户合理使用和摆放,比如强制规定有些地方不能停放,也可以用软件来管理停放地点。”熊猫资本方面表示,市民有多少短途交通需求这个市场就有多大,此外,好的产品叠加好的规则就会激发社会大众产生向上的化学反应。

  二问:盈利不明如何押宝未来?

  投资人:“当下无需考虑盈利只需合理管理和扩张”

  有没有获得融资,和能不能短期赚钱,通常是两码事。根据摩拜方面公布的数据,为了向用户提供“不会闹脾气、不会掉链子、不会罢工”的单车,摩拜单车的造价为3000元每部。创始团队设定的车辆生命周期为4年,期间不需要任何设备维护成本。同时,用户使用摩拜单车采用分段计费方式,半小时1元。根据以上两个数据计算,如果一辆单车平均每天被使用2次(每次半小时计),那么需要4年时间才能勉强回本,这不是一笔可观的财务账。

  事实上,每每遇到盈利问题,摩拜CEO王晓峰总是会一如往常的简单回复:“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赚钱,多给我们点时间,盈利模式自然会有,至少现在没找到。”不知道怎么盈利或者还未能盈利并不是摩拜一家的问题,而是全世界租赁式公共自行车的“通病”。据公开资料,纽约公共自行车依靠花旗银行的赞助每年仍然亏损数百万美元,中国杭州公共自行车在当地极受欢迎,杭州市政府用8年时间,投入了3000多个停车点、8万多辆车,补贴了数亿元,2015年才接近盈亏平衡点。

  然而,对于投资人来说,是否能盈利似乎不是其当下考虑的问题。“共享单车目前的状态是无法盈利的,也没有必要追求盈利,今天要解决的是如何合理的运营管理和扩张规模的问题。”孙培麟说,项目的盈利和投资回报是不能直接挂钩的。

  此外,许多投资人心里或许还有另一个算盘,“租车押金带来的现金流和资金沉淀可以赚钱”、“车身广告和APP广告能挣钱”、“平台沉淀的大数据可以赚钱”,孙培麟也坦言,“未来的想象空间很大。”

  三问:未来“百花齐放”还是兼并重组?

  投资人:“各方理念不兼容无法合并”

  无疑,当下各家的扩张都是用资本堆积起来的,倘若单车数量和用户使用频次出现饱和,相持不下去对品牌方和资本方都会造成资源浪费,许多人就此猜疑这些品牌终归会再次上演“滴滴和快的”的故事,兼并重组是他们的归途。

  然而,投资人并不这样认为。熊猫资本方面表示,投资人喜欢同时投资市场第一、第二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就目前来看,至少摩拜和OFO走得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不能混为一谈,也没有合并的基础。孙培麟也认为,这个市场不太可能出现并购,“摩拜和OFO是两套技术方案和思维方式,理念也不兼容,而且这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封顶空间还很大,只要做好产品和供应链的控制,就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在他看来,滴滴和快的之所以能够合并,是因为他们共享一个司机群体,这个共同的群体是他们合并的基础,而目前各家共享单车在产品供给上都没有太多共性。

  而元璟资本合伙人刘毅然则认为,像小鸣、优拜这些后来者,它们在特色市场可能还有机会,但是很难与领跑者竞争。在很多特殊场景上,他们有供应链的优势,但是单车出行的模式,最根本的是资本和规模的因素,一个队伍能率先跑出密度和市场优势,它后续的供应链成本会小很多。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