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讲武堂]二战经典:阿拉曼战役

网络12-15

参加阿拉曼战役的北非军队。

2

参加阿拉曼战役的北非军队。

参加阿拉曼战役的北非军队。

2

北非战场的非洲军团士兵。

参加阿拉曼战役的北非军队。

1

北非战场的德军伞兵。

参加阿拉曼战役的北非军队。

1

隆美尔

参加阿拉曼战役的北非军队。

1

1943年,意大利炮兵在突尼斯一片仙人掌田里操纵着轻型野战炮。

参加阿拉曼战役的北非军队。

1

丘吉尔的标志:V字手势


  核心提示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决心执行所谓的“罗马帝国”复兴计划,梦想恢复古罗马的光荣,重新把地中海变成意大利的内湖。为此,他需要将领土扩张到南欧与北非。

  重创意大利地中海舰队

  墨索里尼最终站在了希特勒一边,而他实施这一庞大计划的最大障碍,无疑是“地中海霸主”英国。宣战24小时后,意大利空军立刻从相距不远的西西里岛起飞,对马耳他岛进行轰炸,并开始袭击英国开往那里的运输船及其护卫舰,企图切断对马耳他的供给,再拔掉这个英国插在地中海中部的楔子。

  在轰炸英国海军基地的同时,意大利非洲军团迅速登陆北非,仅用一个月就攻占了英军在苏丹的两个前沿阵地,接着又占领了索马里的英占区,直接威胁到英国对苏伊士运河南部通道的控制。

  见此情况,丘吉尔立即派出了一支装甲部队,由皇家海军运送支援埃及。丘吉尔所以钟情于北非战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北非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对丘吉尔而言,控制了北非就可以维护住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利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控制了北非,就可以遏制住德国和意大利,企图打通地中海到中东这样一个通道,有利于控制地中海的制海权。

  面对意军的进攻,英国军队首先把攻击的矛头对准了意大利的地中海舰队。1940年11月11日晚,21架“剑鱼”式鱼雷轰炸机从英国的“光辉”号航空母舰起飞,攻击塔兰托港的意大利海军基地,重创意军六艘战列舰中的三艘,迫使意大利海军放弃了地中海中部的制海权。

  在北非,英军从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地调来大批部队,于12月9日展开大反攻,意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两个星期之内,法西斯军队被迫撤到利比亚。

  这些胜利得归功于英国北非军团总司令韦维尔。在取得一系列捷报之后,他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把意大利在东非的殖民地全部拿下。意军损失了120辆坦克,11万人被俘。

  隆美尔使英军大吃苦头


  法国投降后,希特勒已经在秘密准备对苏联发动突然入侵。盟友墨索里尼的失利让他心急如焚。他紧急任命欧文·隆美尔担任德国沙漠军团的中将军长,率领部队火速赶往北非战场,稳固轴心国在那里的局势。

  隆美尔是希特勒最器重的将军之一。1940年,隆美尔向希特勒提出了参战的请求。日后,因为在沙漠进攻作战中所显示出的超人禀赋,英国人送给他一个雅号“沙漠之狐”。

  由于兵力分散,战线拉得太长,致使英军整体防卫力量受到削弱。老练的隆美尔刚到北非,就很快抓住英军的薄弱环节,因而不顾意大利方面的反对,迅速集中优势兵力压到利比亚的昔兰尼加边境。选择昔兰尼加为突破口,隆美尔有他的考虑,这里离埃及和英军的亚历山大港都很近,如果攻下托卜鲁克和班加西等几个军事要塞,埃及就唾手可得,得到埃及就可以控制苏伊士运河,从而就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

  很快,隆美尔指挥德、意军队向英军发起猛攻,占领了除港口要塞托布鲁克之外的昔兰尼加地区,在沙漠上扬起了隆美尔式的旋风。隆美尔到达非洲不到两个月就扭转了北非的战局,英军的胜利果实在德军的强攻下很快就所剩无几,节节败退。北非战况陷入僵局。

  英军虽然打了几场硬仗,仍然抵不住德国空军、海军和大规模空降部队的进攻。克里特岛的失守以及马耳他的重创意味着英军再也不能取道地中海了,英国的商船和军舰只能绕道非洲的好望角,而且,靠这种时有时无的物资运送难以保证英国重要的海军基地马耳他的给养。

  英军袭击了隆美尔在利比亚和埃及边境上的军事据点,但均以失利而告终。托布鲁克和班加西先后被德军占领,隆美尔又一次大获全胜,轴心国重新控制了利比亚。隆美尔也依靠这次战绩荣升为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并得到了希特勒的热情接见。

  英军不得不撤回埃及,隆美尔抓住了这一有利战机,德军乘胜追击,把英军堵在了阿拉曼以南地区。阿拉曼是保卫苏伊士运河的最后一道有利防线,英国军队必须阻止德国军队的攻击,否则英国和亚洲、大洋洲的联系就会被切断。


  蒙哥马利力挽狂澜

  英军的失利让丘吉尔感到愤怒和担忧,他飞抵开罗,亲自主持军事会议,重新制定作战方案。他决定要中途换将,由伯纳德·蒙哥马利将军接管疲惫不堪的第八集团军。此外,丘吉尔还给部队补充了大量的坦克、飞机和枪炮,用他那特有的表示胜利的V字手势鼓励大家打赢这场战役。

  当时的英国已经具有破译德军密码的超级情报体系,所以蒙哥马利预先获悉:8月末,隆美尔将从阿拉曼防线南翼向英军发起进攻。在这次阿拉曼战役之前的“热身战”中,蒙哥马利轻松化解掉德意军队的攻势,轴心国官兵伤亡4500人,未能向前跨出一步,蒙哥马利初战告捷。

  接着,英军不断袭击德意军队的海上运输,致使他们的舰船和补给物资大量损失。隆美尔不断向希特勒致电,请求元首赶快往非洲增兵。但隆美尔的请求遭到了拒绝,他无心再留在非洲,把指挥权交给了副手施登姆因将军,自己请病假到维也纳去休养,与妻儿享受天伦之乐去了。

  而这对蒙哥马利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英军向阿拉曼的德、意部队再次发起了猛攻,准备突破轴心国的防线,把德、意军队赶出利比亚。于是,英军在阿拉曼防线上的1000多门大炮同时向德军开火,随后步兵在北面沿海地带进行强攻,在南面则实施佯攻,吸引敌人兵力。

  当时德意军队的“非洲军团”只有8万人,540辆坦克,350架飞机;而经过补充的英军达23万人,1440辆坦克,1500架飞机。英国的第10装甲师突破了德军在阿拉曼以西设下的地雷阵,大军兵临城下。希特勒见势不妙,再次电令隆美尔返回北非战场。但大势已去,即便是纳粹“战神”隆美尔此时也无法挽回残局。

  英军相继突破了德军的北部防线和意军守卫的南部防线。蒙哥马利挥师乘胜追击,夺回了托布鲁克,望着烟尘滚滚的战场,隆美尔深感四面楚歌,孤立无援。他只好带着残余部队连续溃退,撤到突尼斯边境,与那里的德意军队会合。虽然英军打赢了这次战役,但由于蒙哥马利没有及时察觉隆美尔的撤退行动,察觉后用兵又过于谨慎,失去了活捉隆美尔,全歼德意“非洲军团”的良机。


  英联邦军队在阿拉曼战役中成功打击了德意法西斯在北非战场的军事力量,德、意军队伤亡和被俘人数达5.9万人。这次战役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它的胜利使总体局势出现有利于盟国的明显的变化,德军和英军都意识到,在北非,一场决定着双方未来命运的决战正蓄势待发。

  北非战役胜利结束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美国从一个战争的观望者变成了战争的参与者。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宣布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丘吉尔立刻飞赴华盛顿,同罗斯福商讨两国作战方针,丘吉尔认为攻占北非是战胜轴心国的关键。双方决定蒙哥马利继续在埃及拖住隆美尔,1942年底,英美联军袭击法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从而占领整个北非。

  1942年11月8日凌晨,英、美联军在远征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指挥下,1700架空军战机掩护着655艘战列舰和运输船,护送陆军开始从卡萨布兰卡、奥兰、阿尔及尔一带登陆。这就是二战期间著名的“火炬行动”。约11万英、美军队在付出极小的伤亡代价后顺利登陆法属西北非洲。这让希特勒暴怒不止,他命令德军彻底占领了维希法国。盟军在北非法军的配合下迅速突进,于11月末进入突尼斯。

  希特勒虽然对盟军的登陆行动毫无准备,但他迅速就作出了反应。在盟军登陆的24小时之内,希特勒立即调集了当时运载能力最强的米-23运输机,也将部队和武器空运到了突尼斯。而隆美尔的非洲旧部已经退到这里,在补充了兵员和装备之后,准备向几乎没有什么作战经验的美军发动进攻。德军与登陆后的盟军在突尼斯山地展开了激战。隆美尔的进攻使美军遭受了北非战场上的最严重的失败。

  正在这时,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杀到突尼斯中部,开辟了一条新战线。隆美尔又不得不再次迎战这个老对手。盟军已经取得了制空和制海权。隆美尔清楚地意识到,继续留在突尼斯等于自杀,于是,他向希特勒提出了撤兵返回欧洲的计划,但被希特勒拒绝。

  曾经遵循着“进攻、进攻、再进攻”理论的隆美尔现在却被希特勒看成是“悲观主义者”,从而失去了在非洲的指挥权。当一直盼望着与隆美尔交手过招的美军少将巴顿到达北非战场与蒙哥马利会师的时候隆美尔已经带着遗憾离开了北非,这也让巴顿抱憾终生。


  1943年3月,英、美联军和在利比亚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同时发起总攻,夹击突尼斯的德、意残余部队。5月13日,德、意残部25万人全部投降,其中10万人是德军。北非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彻底肃清了轴心在北非的军事力量,也为日后登陆西西里岛作战创造了条件。



相关信息